单击此处下载:6.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
2、专业代码:(740101)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行业的景区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旅行社服务、定制旅行服务、导游服务、酒店服务等岗位(群),能够从事旅游服务及旅游企业基层管理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 1 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旅游基础知识、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6)掌握旅游心理学、旅游服务沟通技巧、景区服务、旅行社服务、酒店服务等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和得体的行为举止;
(7)掌握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定制旅行、研学营地(基地)服务所需掌握的技术技能,具有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或实践能力;
(8)具备在旅游服务及旅游企业基层管理等工作中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9)具备把握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的能力,能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满足宾客个性化的要求;
(10)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11)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3)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4)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四、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范围
(一)职业资格证书
(二)就业范围
从事旅游行业、酒店行业、旅游投资企业、营销业、窗口服务业等关的工作。
五、主要对接专业
高职: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本科:旅游管理
六、构建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普通大学生的相对“过剩”和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并存,表明了大学人才培养与市场的脱节,我校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培养技术性和技能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旅游行业,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重进行学生职业素质、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七、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1.公共基础课(总学时1596)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4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哲学与人生(4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职业道德与法律(4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5)语文(25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6)数学(25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7)英语(256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8)信息技术(8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9)体育与健康(208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0)历史(8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 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1)公共艺术(4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2)普通话(4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3)自然科学(物理、化学)(4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自然科学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4)中国传统文化(4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5)职业素养(4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职业素养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6)劳动教育(10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