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强劲东风 旅校横空出世
近年来,世界长寿之乡巴马闻名遐迩,养生旅游业风生水起,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但巴马旅游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与其品位高、特色鲜明的“世界长寿之乡”品牌资源优势相比并不匹配。巴马旅游被人称为“散装”产品。
2013年,自治区提出“打造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巴马、东兰、凤山、天峨、都安、大化6县连成一条旅游带,把“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打造成继桂林(山水旅游)、北海(滨海旅游)之后的广西第三大旅游区(长寿养生旅游)。2013年9月,由自治区发改委和自治区旅游局共同编制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年限为2013年至2020年,旅游区建设会战时间为2014年至2017年。这标志着“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建设正式落定。依托旅游区的建设发展,将给旅游区中的6个县,甚至是整个河池市带来无限生机。
2013年12月20日,河池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组建工作方案的通知》;2014年1月3日,河池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成立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14年3月26日,河池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同意设立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的批复》,文件指出“同意设立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在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挂牌,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体制”。旅游学校隶属河池市教育局主管,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协管。
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在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4年5月20日,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在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市三高)挂牌成立。
助推旅游发展 培养服务人才
自从河池市人民政府确定组建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以后,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市三高)在市政府、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到区内外著名旅游省市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市旅游职业学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海南省海口旅游职业学校等高职、中职院校,感受他们的建校特色,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回来后,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综合考察学习的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组建旅游学校进行规划、定位,基本上达成我市旅游学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放眼于国际,以助推旅游区的发展为己任,把握养生旅游特色,培养符合我市旅游行业需求的服务型人才。
在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酝酿成立期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被巴马的长寿魅力所感召,捷足先登,抢滩巴马,于2013年12月15日,在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的巴马民族师范学校,与河池市教育局签订“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合作框架协议”,举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巴马分校”挂牌仪式。分校的设立,给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的成立以及今后的办学作了较好的铺垫。
综合考察学习的成果,该校认为:旅游学校应朝着“定位高”(着眼于国际)、“起点实”(学校自身要办好同时,还要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不断充实自己)、“发展深”(长远发展要成为高职专科,乃至本科院校)的目标去规划建设。
近期规划。用3年至6年时间,把旅游学校打造成3A级景区式学校,使之成为教研培训、旅游观光、养生保健、运动休闲等多功能的长寿养生旅游体验区。
中长远规划。即用6年至10年时间,养生旅游学校除了自身的不断发展,还会随着广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提升,随着巴马长寿旅游区的不断壮大而发展,依托桂林旅专等相关高校的帮扶,学校应逐步升格为一所高职高专层次的国际养生旅游职业学校。现在,学校正在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 即建议巴马县人民政府在进行城区建设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时, 应该给予养生旅游学校在县城外规划500亩以上的新校区。新校区要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旅游观光、养生保健、运动休闲以及住宿饮食、家禽养殖、果疏种植等长寿养生旅游体验区,成为全区乃至全世界有名的AAAA级以上景区式特色旅游学院。
也就是说,新校区既是学校、研究所,也是一个长寿养生的公园或博物园。所有长寿养生的管理、知识和体验都涵盖其中,学校是学生向往就读的地方,既能学得知识,又能学会并懂得养生之道;学校又是全世界游客进来体验长寿养生的地方。
旅游的硬件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1.实训基地建设(第一期)
自治区教育厅和财政厅下达的2013年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万元,要求该校用于“旅游服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在桂林旅专的指导和帮助下,该校顺利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书的编写,在市政府、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目前,各个实训室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环节,近期即可开工建设,力争在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
2.旅游教学综合楼建设
自治区财政厅下达的2013年基础教育项目补助经费700万元,要求该校用于建设旅游学校教学综合楼。该建设项目由自治区教育厅设计院进行设计,目前已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市发改委已经批准工程项目立项,现在正在办理各项相关手续,争取近期开工建设。
3.塑胶田径运动场建设
学校多次申请把原来的沙土田径运动场改建为塑胶田径运动场,目前该项目正在等待上级批准和财政投入,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
4.未来几年的建设项目规划
明、后年,该校努力争取建设的项目主要有:酒店养生实训大楼、女生公寓楼、学前教育实训楼等。
旅游学校的软件建设,重点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解决师资问题,该校主要采取以下办法:
1.招聘专业新教师
该校原有编制168名,市编委同意增核编制10名,要求专用于招聘涉及旅游专业的教师。学校在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目前已经落实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三个专业4名新教师的招聘,经济学、旅游英语、保健、历史、地理、政治等专业6名新教师正在落实中。
2.原有教师培训转岗
除了招聘专业新教师,该校还积极开展原有教师的转岗学习培训工作,去年年底,派黄甫波老师到云南昆明旅游职业学院跟班学习培训3个月,主修酒店管理;今年4月中旬,派黄德英、苏正松等8名老师到桂林旅专跟班学习培训3个月,分别主修旅游管理、烹调营养学、酒店服务、导游、旅游心理学、旅游英语、形体礼仪、化妆茶艺. 节目主持等专业。所有派出外出学习培训的老师都要求考级考证,取得上岗资格。今年下半年,该校还将根据需要,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3.聘请总校专家和本地专家来任教
该校将积极争取桂林旅专的扶持,聘请桂林旅专的专家、教师来校指导、上课。
同时,将主动联系、沟通,聘请河池市旅游专业的专家来校兼职上课。
该校一套人马三块牌子三类学生办学模式,是典型的综合性中职高中学校,学校领导认为,这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因为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转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转读旅游专业,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该校认为,旅游学校是职业学校,必须彰显“职业”的特点,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必须紧紧跟随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步伐而前行,必须与进驻旅游区的各大旅游产业集团密切握手,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方式。
学校开设的课程, 除了教育部门规定的必修课,将在选修课这方面加强本地课程的开发, 以市场为导向, 培养适合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需要的人才,突出 “长寿养生”这一办学特色。
2014年,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3个专业,秋季全日制招生计划为200人,同时开展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岗位短期培训。全日制学生由自治区教育厅审批录取、颁发毕业证书,短期培训学生由相关资格部门颁发从业资格证书。
从今年往后,该校招生方向将以中职为主。
同时,学校与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各大旅游集团开展“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使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有保障,为需求单位提供优秀的本土人才。
社会寄予厚望 办学前景广阔
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的成立,犹如一股春风,荡漾在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土地上,对河池的教育、旅游及社会各项事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旅游业界人士精神大振,信心倍增。在学校挂牌成立当天举行的校企合作座谈会上,旅游企业代表们畅谈各自对学校办学的建议和校企合作的构想,表示全力支持学校的办学。
据预测,到2015年,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可接待游客人数达450万人,入境驻留游客人数突破5万人次。
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入境驻留游客人数突破20万人次,建成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3个以上、4A级8个以上,五星级旅游酒店5家以上、4星级6家以上。
根据以上预测,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导游人才需求量到2015年约为2500人,到2020年约为4500人。(以巴马县为例,现有景区、展馆十余处,从事导游的人员约142人,其中具有国家导游证的约20人。)
到2015年,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共6个县)需要新增服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员约500人,到2020年,需要2000人左右。(去年,酒店从业人员中,管理专业毕业的仅占15%。)
到2015年,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需要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约300人,到2020年,需要1000人左右。(目前巴马旅游区的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缺口约为60%,人才缺口巨大。)
据学校领导介绍,到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就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学习深造,可以自主择业,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就业率100%。
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犹如一只刚刚孵化出壳的雏鹰,广阔的蓝天等待他去翱翔,无情的风暴等待他去搏击。路漫漫其修远,学校领导老师们厉兵秣马,刀剑出鞘,信心十足地开拓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