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几位外国女作家曾经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的确,聆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学会聆听,你就拥有第三眼去看世界和自己。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都很难看清自己的背后如何,正如我们的性格缺陷的一面在自己的观察下难以暴露。学会聆听,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眼光来看清自己、审视自己,从而完善我们的性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是审视自己,完善自我的途径。
我国唐太宗是一位明君,开创了贞观盛世。在唐朝有一位敢于死谏,不畏皇权的人——魏征。有一次关中大旱,地方官员中饱私囊,不愿开仓救济。魏征向唐太宗谏说:“要实行裁员,精兵简政,地方应开仓救济,派一名大臣去把守,以便防止饥民涌入长安。”唐太宗沉默许久,认为可以实行,遂应用魏征的方法,使关中的饥民度过难关。独裁的确会使自己自取灭亡,在权力上不要个人专断。唐太宗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贞观盛世的情景并没有使他的耳朵被塞住,这是唐太宗开创盛世的原因之一。
聆听使我们的判断多一条途径,但聆听却不能代替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光学会“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选择。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的错误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并坚定付出实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自负不等于自信,它看似自信,实际是目光浅短狭隘,包容性极差的体现。自负是在以无知作为借口,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我们要在聆听与自信间找到一个支点,使我们心中的杠杆平衡。莎士比亚说过“爱所有人,相信一部分人,从不去伤害任何人。”的确,我们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看待世界,我们的心胸就会更广阔,从而用自信的态度来判断是非。
学会自信,学会聆听,也就学会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