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园”第19期
2022级艺术综合班 黄馨贻 指导老师:韦盛杰
读书到底有什用?这么问的人,多半是不读书的。在这个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浮躁的时代,杨峰先生的这段话或许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提供一个更好的视角。由此可知,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气质。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让一个人以更富深度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身的正气、静气、勇气、才气、和气和大气,自然就能少沾染一些邪气、躁气、俗气、怯气、迁气、戾气、和小气。只有初中学历的范雨素,在接连遭遇打击的情况下依然能泰然自若。尽管居住在皮村的出租屋,她依然能创作出令人骄傲且美丽的文字,这正是长期的阅读帮助她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心境和修养。
读书,可以给人安身立命的资本。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们铭记了董卿,记住了这位出口成章、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引经据典轻车熟路的央视“一姐”。而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长期坚持阅读是分不开的。小时候的董卿就是一个书虫,工作以后即便再忙,她也要坚持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欢乐颂》里充满知性睿智魅力的安迪和常常焦头烂额的樊胜美就是两个对比明显的角色,两者的差别为何那么大?除了成长环境之外,安迪摆满书籍的架子和樊胜美堆满衣服、皮包的小屋似乎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
读书,可以对人的意志品质进行锤炼与磨练。虽然我们一直倡导快乐学习。但真正的读书不是轻松舒适的。要想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必然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焦悴”的痛苦与折磨。西方有个“一万小时定律”,即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需要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读书和成长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的过程,如化茧成蝶,金蝉脱壳,每进一步都会有阵痛,每一次长大都是对意志的考验和磨砺。所以读书,可以对人的意志、品质进行锤炼与磨砺。
作家麦家曾说,挣钱再多全在身外,读书再少都在心思。读书是一种对世界的思考与认识,是一种不甘现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读书并不能直接为你带来财富,但坚持读书会让你的心饱满生动,你最终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去阅读吧,如此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谭绵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