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8日,铜鼓文化专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河池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廖庆堂先生应邀到我校指导铜鼓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铜鼓基地负责人黄正杰校长牵头接洽,安排考察活动,教研处覃波主任、教务处黄晓霞副主任、电信部黄忠益主任陪同考察交流。
廖庆堂先生首先就铜鼓文化传承方面与黄正杰校长交谈。黄校长介绍了由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由我校承建的“民族艺术(东巴凤铜鼓艺术)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并请廖先生多多指导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帮助学校把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结合得更有成效,打开特色办学新局面,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档次。之后,大家一起参观铜鼓文化广场、铜鼓文化展厅、铜鼓实训室、校史馆等场所。在铜鼓文化展厅内,廖庆堂先生认真观看了铜鼓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宣传片《传承壮乡铜鼓文化》,了解到我校在传承铜鼓文化活动中硬件、软件建设情况,并对铜鼓课的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活动给予较高的评价。然后,他按展厅内铜鼓文化内容展示的顺序认真参观。参观过程中,他对文字、图片及铜鼓文化实物不时地加以评点,对展厅建设表示肯定和赞赏。铜鼓基地铜鼓课任课老师、铜鼓社团指导老师覃波老师现场为大家演奏音乐铜鼓,作为一项教学成果来汇报。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娴熟、流畅的演奏,让起伏跌宕的旋律和清脆悦耳的鼓点给大家带来愉悦,给廖庆堂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廖庆堂先生此行,带来他编著的铜鼓文化著作和其他4部文学著作,他亲手递给黄正杰校长,赠送给学校作为馆藏和交流的资料。其中的铜鼓文化著作《东兰铜鼓》《河池壮族蚂拐节》,是他在铜鼓文化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
廖庆堂先生生长于中国铜鼓文化艺术之乡东兰,长期生活在红水河流域的铜鼓文化发祥地巴英村,熟知铜鼓文化习俗,积极参与铜鼓文化活动,自觉传承铜鼓文化,更是潜心研究铜鼓文化,成为名声远扬、影响力较大的“本土”民俗文化专家。作为河池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他担当起文化文史研究的重任,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提高“铜鼓文化艺术之乡”的形象,增强铜鼓文化区域的文化厚重感,他还以河池籍的共和国将军或其他革命前辈为题材创作出版了《韦祖珍将军传》《姜茂生传》《覃国翰传》《韦国英传》《黄松坚传》等名人传记。他是巴马民师校友组成的“麒麟山作家群”成员之一,在铜鼓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上成为新一代学子学习的榜样。
这次活动,廖庆堂先生为母校献上了珍贵的礼物,还为铜鼓基地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我校铜鼓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通讯员:谭绵胜)

廖庆堂先生(左)与黄正杰校长亲切交谈

廖庆堂先生(中)正在观看铜鼓文化基地宣传片

向廖庆堂先生(中)请教关于铜鼓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的问题

覃波老师(右)向嘉宾作汇报表演:演奏音乐铜鼓

廖庆堂先生(中)参观校史馆

廖庆堂先生担任副主编的《东兰铜鼓》

廖庆堂先生担任执行主编的《河池壮族蚂拐节》

廖庆堂先生赠送给巴马民师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