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晚,广西作协副主席、河池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红日应邀到我校进行题为《如何从生活到文学》的文学讲座。讲座地点在学校环幕导游实训室。
巴马文联主席瑶鹰、我校老校长罗伏龙等文学爱好者出席讲座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唐旭国、副校长苏正松,全校语文教师及文学社成员两百多人聆听讲座。讲座由教研处副主任谭绵胜主持。
讲座进行前,唐旭国书记讲话。他说,在我校一年一度教研月活动来临之际,借此机会邀请到了潘红日先生,希望师生们好好把握机会,学习潘红日先生先进的创作理念,助推自身文学创作更上新台阶!
潘红日先生在分享自己与巴师的渊源中开始讲座,结合他本身的实际经历,例如小时候交公粮的记忆、家乡修路的艰难、不再想吃的玉米和红薯、精准扶贫的故事等,告诉我们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创作,要会观察,用眼睛仔细观察身边的一切;创作,要会收集,收集生活故事,特别是劳动人民身边的故事;创作,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创作动力;创作,要多阅读,找到表达的感觉,阅读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创作,要热爱,热爱才能坚持;创作,要坚持,坚持输出,才有成效。最后,他说巴马有着很好的文学氛围,并祝愿巴马再出作家,祝愿巴马作家群越来越壮大!
红日,本名潘红日,瑶族,广西都安人,先后就读于右江民族师专中文系和鲁迅文学院作家高级研讨班。中国作协会员。现任广西作协副主席、河池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民族文学》《作家》《花城》《江南》《芳草》《长江文艺》《广西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10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述职报告》《驻村笔记》《请君入席》、中短篇小说集《说事》《黑夜没人叫我回家》《同意报销》《钓鱼》等。长篇小说《驻村笔记》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广西文艺花山奖•创新奖;长篇小说《述职报告》获第七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短篇小说《码头》获2019《民族文学》年度奖、入选全国扶贫攻坚优秀中短篇小说选《易地记》;中篇小说《报道》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作品。电影《秀美人生》编剧之一。
本场讲座,真实、幽默、哲理,把真实的生活故事幽默地描写出来,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生动形象地写入文学作品中,扎根生活,贴近人民,很好地诠释了如何从生活到文学这一主题。
据悉,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赠送《寿乡》《河池文学》《驻村笔记》给我校师生及其他文学爱好者,共计215册。
(通讯员:黄慧晶)

学校党委唐旭国书记讲话

潘红日先生在作讲座

教研处副主任谭绵胜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