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星期二农历甲辰年(龙)四月廿九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学校概况
  • 新闻公告
  • 招生考试
  • 学前教育
  • 旅游教育
  • 电商教育
  • 高中教育
  • 继续教育
  • 视频点播
  • 年度质量报告
  • 校园文化
  • 网络中心
  • 教学资源库
  • 桃李园文学社
  • 巴师学报
  • 人才培养方案
  • 示范专业项目验收
  • 学生技能网络展厅
  • 全国文明校园专题
  • 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项目
  • 65周年校庆
  • 语言文字工作宣传
  • 清廉专拦
  • 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 您的位置:首页 >> 麒笙工作坊 >> 资料云库
    《李杜诗五首》教学简案
    信息来源:原创  ‖  发稿作者:海相工作室   ‖  发布时间:2017年2月8日  ‖  查看20353次  ‖  

    《李杜诗五首》教学简案

    (人教版 教师用)

    2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复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概括诗人在写景中体现的出来情感特征;了解重要诗句的含意,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在写景中所融入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广阔壮美的诗歌意境特征及以景衬情的写景手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言: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唐代诗歌的两大高峰,李白和杜甫的诗,常常令读者百读不厌,思绪万千。现在我们来阅读并分析他们的几首名诗。

    一、《峨眉山月歌》

    1.朗读这首诗。

    2.题解: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准备离开四川,先到峨眉山游览。然后沿平羌江(青衣江)到岷(mín)江。再从清溪乘船驶向渝州。就在夜发清溪时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望月怀人”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心理,这种心理是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逐渐形成的,看到月亮,就怀念故乡、亲人或朋友。古诗词中常有类似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李白的这首诗就直接表达了这一主题。

    附: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首手赠,还侵梦佳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诗意分析:

    ①从“峨眉山月”到“思君不见”,你想起诗人还有哪些望月怀人的诗句?

    提示:举头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这首诗多用地名,但联缀自然,流畅奔放。诗中提到了哪些地名?为什么多用地名却不让人感到累赘?

    提示: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作者虽在诗中多用地名,但并没有给人以累赘之感,是因为作者选取的地名意象优美,构成的意境非常和谐,整体极为清静淡雅。

    ③诗中的山月象征了什么?

    提示:友谊、思念。

    作者在诗中云:思君不见下渝州。即自己经过这里要赶往渝州,不能见友人。所见山月引起了思念之情。他之所以思念,是因为两人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种解释,当然也可以认为山月是象征思念。

    ④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意境境?

    提示:写峨眉名山,加上半轮秋月,配以清江月影,含有怀人之情。同时又点出“思君”的心情,景中见情,情景交融。体现了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悠远思绪。

    【板书】

     

    二、《春夜洛城闻笛》

    1.朗读这首诗歌。

    2.归纳诗的内容:前二句写“闻笛”过程,后二句写“闻笛”的感受。

    (开元二十三年,作家客居洛阳时作)

    3.分析这首诗:

    ①“散(sàn)入东风满洛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笛声为什么能满洛城?

    提示:夸张。笛声能满洛城原因有二,一是笛声悠扬,在东风的吹送下传得恨远;二是作者想象,凡客居洛城的人都会被笛声感染,引起对故园的思念。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指什么曲子?折柳相赠意味着什么?(参见课文注⑨)

    提示:汉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折柳意味着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栁”谐音“留”。

    【板书】

     


                                                                                                              第二课时
     

    三、《客至》

    1.朗读这首诗。

    2.题解:杜甫一生大多时间都在漂泊中度过。自上元二年(761)年后,他安居成都草堂,生活相对平稳。然而村居还是比较寂寞的。时有崔县令拜访,作者倍感欣慰。写下了这首风格明快的诗。

    杜诗的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的,这与他的忧国忧民的品性有关。他的诗,大多数都是忧戚哀伤的。一生写喜悦的诗不多。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他平生第一首快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客至》也是他一生中不多的风格明快的诗之一。(参见课文注解)

    3.诗意分析:

    ①“春水”、“群鸥”、“花径”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提示:独居寂寞。

    此期杜甫生活虽然相对安定,但独居的生活也没有给他带来多少乐趣。春雨绵绵,每天都只见群鸥盘旋。友人也很少登门,所以院内小径,无心洒扫。流露出一种寂寞之感。

    ②诗中对仗尤见工整的是哪两联?这两联说明作者与来客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颈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颔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联说明两人是感情深厚的老朋友。

    杜甫家贫,陌生人是不会登门拜访的。今日来客,为好友,令杜甫喜出望外,因而顾不得蓬门筚户的寒酸,直接打开屋门迎接客人。可见两人是有很深交往的。用什么招待客人呢?因为家贫,离市镇又远,就以现成的酒菜来招待了。虽然单调乏味,但还是尽兴的。因为是朋友,互相理解,所以也就不怕见外了。

    【板书】

     

    四、《旅夜抒怀》

    1.朗读这首诗。

    2.题解:杜甫在成都居住一段时间后,因生活无着,只好投靠他的好友成都尹严武。不久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托,不得不离开成都,准备南下荆湘,再次过上漂泊的生活。在南下途中,触景伤情,写下了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旅途之夜抒写感怀。(参见课本注①)

    3.将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夜里停泊着高高桅杆的孤独的船。

    星星低垂,原野广阔,月亮仿佛从汹涌的江流中升起。

    我哪里想靠文章而出名,人老了本应该从官位上罢退。

    自己漂泊无依啊,就像天地间无所栖止的孤独沙鸥。

    4.诗意分析:

    ①全诗由写景而感怀,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感怀?

    提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感怀。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体现了怎样的景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提示:“星垂”衬托原野的广阔,“月涌”衬托江流的湍急。通过写景,体现了大地苍茫,江水激荡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反映作者孤独凄苦的心境。

    杜甫在这里写的是景,单从景象本身来说,是一个异常广阔的画面,是美景。然而生活无着的杜甫身处其中,却倍感形单影只。这个景象让读者感觉到,天地越是广阔,人就越显得渺小孤单。所以,诗句在字面上是写乐景,其实表达的却是哀情。(在表现手法上,以乐景写哀情属于衬托,亦言以乐景衬哀情)

    ③“天地一沙鸥”反映了作者处于怎样的处境?

    提示:孤独无依,漂泊无定所。

    这句诗其实就是“星垂”句的进一步解释。广阔的天地间,一只沙鸥悠悠盘旋,没有同伴,没有落脚的地方,正是作者漂泊的写照。

    ④杜甫的诗文在当时就很有名,他为什么说“名岂文章著”?

    提示:杜甫从年轻的时候,就怀有报国的志愿,他并不想靠文章来出名。但事与愿违,偏偏又名因文章。这里是说他并不愿意这样,诗句包含着理想不能实现的深深感叹。

    【板书】

     

    五、《登岳阳楼》 

    1.朗读这首诗。

    2.诗意分析:

    这首诗是在杜甫去世前两年写的。到了南方以后,作者没有居所,只在船上安家。加上年老病痛,生活异常艰辛。

    ①“昔闻”和“今上”今昔对比,说明诗人有怎样的感慨?

    提示:年轻时有为国效力的抱负,向往洞庭而未能一游;今已迟暮,漂泊天涯历尽坎坷后,才能登临岳阳楼,不禁沉郁万分,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②“吴楚”、“乾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提示:写广阔的湖面拆分吴楚两地,日月星辰仿佛在湖面升浮一样。景象壮丽,境界壮阔。用以反衬自己无所作为,空对壮丽山河的郁闷心理。

    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反映出作者处于怎样的处境?

    提示:孤独。亲友没有一点音信,而自己老病于孤舟上,其孤独感自不待言。

    ④“戎马”、“凭轩”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品质?

    提示:杜甫在年老病痛之中,无依无靠,本应忧伤于自己的身世经历。然而凭栏遥望中,他想到的却是“戎马关山北”,进而“涕泗流”,自己处境艰难但仍然不忘忧国忧民,表现了一位伟大诗人的崇高品质。

    【板书】

     

                                                                       (黄海相)

                  
       上一篇: 高中文言复习专题:句式
       下一篇: 没有了...!
        返回顶部↑
    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   桂ICP备05007590号   网址:www.bmmsbmlx.cn www.gxhc3g.com   技术支持:广西至胜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广西网警ICP备案 网警备案:45270102000044
    警警
    察察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300*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  

    By:Nzcms v5.6.24